研途扬帆,笃志力行|中文系(珠海)举办2023级研究生师生见面会、新老生见面会

@

Body

台风过后,烈雨渐消,风声也止,珠海迎来了久违的晴日。9月3日上午,在此明媚天气里,中文系(珠海)2023级研究生师生见面会、新老生见面会于海琴六号A631会议室如期举行。

 

系主任朱崇科教授、许云和教授、杨蓓教授、魏朝勇教授、李雪莲副教授、陈洁副教授、郭超副教授、樊波成副教授、陈佳妮助理教授、刘杰助理教授、梦珂助理教授、谭菲助理教授、代云芳助理教授等出席本次见面会,会议由团委书记陈必芳老师主持。

 

奏唱校歌

在对各位新生简短的祝贺和欢迎过后,陈必芳老师宣布会议第一项议程开始,全体起立,共同奏唱中山大学校歌。

Image removed.

系主任朱崇科教授致辞并介绍(系况)

歌毕,系主任朱崇科教授致欢迎辞。朱崇科教授代表中文系(珠海)向23级研究生新生表达了热烈的欢迎。接着,他从两个层面介绍了中文系(珠海)的系况。

Image removed.

一是中文学科在中大的雄厚历史底蕴:自孙中山先生创立国立中山大学之时,中文系就已存在。至1946年,中大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语言学系,由王力先生担任系主任,再到20世纪50年代,中山大学中文学科中的语言系被全系迁往北京大学。此外,中山大学中文学科的历史之书中,也痕刻着陈寅恪,鲁迅等多位伟人的痕迹。如今,中山大学的中文学科在古代文学中的古代戏曲方向,文字学等学科领域内皆成果丰硕,建树深厚。

 

二是中文系(珠海)的跨校区办学方式:朱崇科教授从珠海城市历史及其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地位引入,并从中山大学“一个大学”的宗旨和新老学科互补的角度,阐述了跨校区办学方式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借新学科一题,朱崇科教授指出中文系(珠海)的几大特色:国际化,包括师资国际化和教学国际化;跨学科,除了学系课程的交叉处理,还包括配合一带一路建设的三个相关的科研平台,即华文文学及文化研究平台,中西文论与文化研究平台,以及古典学术平台。对此,朱崇科教授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加入进来,不断增加设计和创新,在未来共同将学系建设得更好。

 

同时,对于新生,朱崇科教授也给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是要学会与导师积极沟通。他指出,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必备条件。其次,是要坚持纯粹追求学问与解决世俗事务相结合,在学术阶段,要追求真理和学术,培养独立解决事物的能力。朱崇科教授表示,他希望中文系(珠海)的学生既有自己的特色,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也也能在未来就业单位中呈现出较高的水平。

 

致辞后,朱崇教授向在场新生隆重介绍了中文系(珠海)的各位教师。教师们在学生们的热烈掌声中表达了对新生到来的祝贺。

 

教师代表发言

作为导师代表,魏朝勇教授以自己做公务员7年后辞职读研的经历为开头分享感悟。为什么要读研?他说,跨学科读文学的研究生对于他来讲,是在告别一种政治生活的生活方式,迎来哲学生活的生活方式。在政治生活里,荣誉是最高的,而在哲学生活中,真理最高,两者在现实中产生作用矛盾的张力,事实上,两者并不对立,荣誉就可以是学术成就的表彰。魏朝勇教授指出,研究生期间,应当平衡好知识和荣誉的关系,荣誉和知识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Image removed.

郭超副教授则以实际的学习生活为底色,向同学们给出两个建议。首先是要做好学习规划。将事情做在前面,摆脱拖延症。扭转本科阶段的接收知识的习惯,学会创造,积极与老师沟通,不断熟悉导师。其次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平等尊重系里每一位老师,看到所有老师的闪光点并以此为榜样。

Image removed.

研究生代表及新生代表发言

继教师代表发言后,会议进入研究生老生代表以及新生代表发言的议程。

22级老生代表汪唯希首先对新生的到来表示了祝贺,并从研究生学什么怎么学这一问题入手,向新生们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她说,在研究生期间,应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除了自己的专业方向,也要注重学科的交融,应多多阅览本学科学习,积极与导师沟通。最后,要多问为什么,但是提问之前要有自己的思考,需要自己钻研。

Image removed.

(22级老生代表汪唯希发言)

23级新生代表王颖介绍了自己对于未来新征程的追求和思考,如找准目标,目光长远;守正笃实,戒骄戒躁;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厚植家国情怀,知行合一。她希望能以此与同学们共勉,共同为学术建设贡献力量。

Image removed.

(23级新生代表王颖发言)

研究生导师寄语

Image removed.

导师寄语环节中,许云和教授表示,读书要进的去出得来。研究生期间是阅读积累的关键时期,建议同学们应当利用记忆力卓越的时期深耕学问。杨蓓教授则对同学们致以亲切的祝愿,祝各位新生能脚踏实地,心存高远,学业有成。

 

陈洁副教授以香港大学校长为例,指出人生是长跑这一道理。她说,做学术是长跑,人生也是长跑,不应追求眼前利益,希望各位学生在学校能打好基础,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逆境也不应气馁。

 

李雪莲副教授和陈佳妮助理教授建议大家尽早开始论文选题,题目意味着目标,平时无论是在上课还是在阅读的时候,都可能在思考时不断积累相关材料,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方法。

 

理想为大,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樊波成副教授鼓励大家不仅要尽早思考自己的道路,早早计划,也要学会从微小开始,脚踏实地,笃行不怠。

 

继李雪莲副教授和陈佳妮助理教授后,刘杰助理教授同样提出了“带着目的阅读”的建议,同时,她认为读研是一种思维训练和专注力的训练之旅,希望大家带着目标和自信顺利度过这段时光。

 

梦珂助理教授借用人格测试的分析,向同学们倡导摆脱拖延的生活方式。谭菲助理教授建议各位新生,在做好规划之外,也可以与同学一起建立友谊,一起学习,建立丰富的生活。代云芳助理教授则告诉同学们不要焦虑,并给出自己应对焦虑的方式:焦虑时候就应立刻去做,积极解决,积极沟通。

自由提问

 

在自由提问环节,23级新生王颖向各位老师提出自己有关阅读文献的疑问,并希望老师们能够给予一些方法的指点。

 

作为硕士博士都从事文献学研究的学者,樊波成副教授认为阅读文献时应有问题意识,他说,问题就像是发动机。要先去图书馆,把图书看到与做学问有关的书记录起来,像逛园子一样逛图书馆。再了解目录后,找到和自己人生学术命题相契合的角度切入。此外,魏朝勇教授还补充了许多亲身使用的重要学术网站,并建议学生们在看文献时可以有意识得看代表性文章著作的注释和文献。

 

在导师见面会后,文珠2023级研究生召开了新老生交流会,并于会上开展了班委竞选。陈必芳老师勉励当选的新成员们,希望文珠23级研究生学生骨干负责人能以身作则,以勤劳、踏实的工作作风,继续做好学生服务工作。正所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祝愿中文系(珠海)23级研究生们的未来以此为始,满载而归。

Image removed.

 

Image removed.